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正文

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助推息烽疗养院--温泉理疗功效提升

作者:王庆陵 发布时间:2020-12-02 浏览次数:

   12月1日,“贵州理疗温泉(地热水)调查评价项目”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贵州省息烽温泉疗养院召开,贵州医科大学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该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负责“理疗温泉功效研究”课题,项目《贵州省理疗温泉(地热水)调查评价》牵头单位贵州大学的朱立军教授、毛家仁教授、王甘露教授以及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爱华教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4地质大队李强总工程师等专家学者,息烽疗养院院长赵东亮,党委委员邵金福,息烽县温泉镇镇长王泽友,贵州省息烽磷矿负责人吴玉平等当地政府和企业代表,以及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大学和114地质大队的骨干成员参加了授牌仪式。                       

 




     会议由毛家仁教授主持,朱立军教授首先介绍了贵州理疗温泉(地热水)调查评价项目立项背景和意义,该项目是应贵州省委省政府全面打造中国温泉省战略,推进我省大健康、大扶贫、大旅游融合发展的要求,经公开竞标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立项资助,项目系统调研了贵州省典型理疗温泉的地质成因、理疗功效等。赵东亮院长介绍了作为全国劳模疗休养基地的息烽温泉疗养院发展历史和温泉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群健康做出的贡献;由于其温泉的理疗功效研究不足,制约其康养价值的发挥和利用,该项目通过系统地质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和泡浴干预研究等深化探索息烽温泉的康养价值,有效填补了空缺和提升了利用价值。


 


 


 


王泽友镇长代表温泉镇人民政府发言,他高度评价和肯定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贵州医科大学团队针对温泉镇实际所提出的温泉+理疗康养模式,对于息烽温泉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温泉镇居民健康素质、以及通过增加连锁的就业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均具有重要意义。毛家仁教授代表项目组对参与项目实施的医疗专家、协作单位、温泉当地政府和企业表示由衷感谢。


 


 

 


 


息烽温泉历史文化久远,自然与人文景观独特,拥有“天台丛林”,“白石涌泉”,“奇石观瀑”,“慈云生佛”,“豸角凌云”,“清流鸣琴”,“洪水古营”,“高桥天生”等八大景观。据考证,息烽温泉的发现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始名圣水,又名热水朱砂泉194511月正式命名为息烽温泉。据《大清一统志》记载:热水喷涌,当地人挖坑为池,露天沐浴,用温泉水祛病强身。1945年,原国民党陆军上将、贵州省主席杨森将其打造为疗养胜地,1947年初现规模,1949年被列为省招待所,1956年被省政府将其划归省总工会作为工人疗养基地,19591月正式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