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魏绍峰和罗鹏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中科院大类1区Top期刊,IF2023=10.7)上发表了题为“Grifola frondosa Polysaccharide's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Oxazolone-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的研究论文。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显著特征为直肠或远端结肠表层形成溃疡。鉴于UC发病机制复杂且难以根治,患者常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与医疗负担。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真菌类植物,已在抗炎研究中展现出初步潜力,其作用机制涉及调节肠道菌群、恢复氧化-抗氧化平衡等方面。本研究以贵州灰树花为研究对象,基于先前对灰树花多糖(Grifola frondosa polysaccharide,GFP)提取纯化研究,本研究进一步以GFP的主要结构单元为研究基点,深入探究并证实了灰树花多糖在抗结肠炎方面的显著特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GFP的核心结构单元为葡萄糖、甘露糖及半乳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GFP有效抑制了炎症介质的生成,促进了肠道屏障的修复,显著降低了肠毒素的产生,并成功恢复了氧化应激的平衡,从而有效治疗了恶唑酮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本研究为GFP在多个层面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改善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提示GFP可作为改善肠道炎症的膳食补充剂,并有可能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靶向药物。
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小艺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青年教师张明均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魏绍峰教授和罗鹏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地方病及民族区域性疾病防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支持。